第1章:汴河炊饼摊的穿越者

宋宦手札 战地庸医 10456 字 2025-07-10 04:06

汴河畔的炊饼摊子腾腾冒着热气,林昭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指,哈出一口白气,目光紧紧盯着眼前这口大锅里翻滚的面团。面团在沸水中上下沉浮,就像他此刻混乱又迷茫的心境。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我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,居然一睁眼就穿越到了北宋,还成了个卖炊饼的?

“老板,来两个炊饼!”一个粗犷的嗓音如炸雷般响起,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
林昭抬头望去,只见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站在摊前。这汉子身形魁梧,足有八尺多高,身上的粗布短衫被肌肉撑得紧紧的,露出结实的胳膊。他脸上还沾着些面粉,像是刚从哪个馒头铺里出来,圆圆的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,眼睛不大却透着一股朴实。

林昭赶紧用长筷子把炊饼从锅里夹出来,放在油纸上,递了过去。他顺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,心里默默念叨着:欢迎来到宋朝职场体验营,我是今天的背锅侠王二。

这身体原主人的名字叫王二,祖籍不详,父母双亡,只靠着摆这个炊饼摊勉强糊口。摊子就支在汴河边,离樊楼不远,按理说是个黄金地段,人来人往,生意应该不错。可惜好地方就有好麻烦,三天两头就有人来收“杂税”,让王二本就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。

“哎哟,这不是王小二嘛?”门口传来一声阴阳怪气的笑声,林昭一听就知道是那群税吏又来了。

领头的是个瘦猴似的中年男子,姓张,名不详,人称张书吏。他长得尖嘴猴腮,眼睛小得像两条缝,却透着一股贼精明的光。他整个人干巴瘦,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,可那眼神却像鹰隼一般锐利。身后跟着两个壮汉,膀大腰圆,满脸横肉,手里拎着棍子,棍子在阳光下闪着寒光,一看就知道不是来买炊饼的。

“张大人,又来啦。”林昭强作镇定,堆起满脸的笑容,那笑容比哭还难看。他心里明白,这群人就是来敲诈勒索的,可又不敢得罪他们。“今天要不要尝尝新出炉的芝麻炊饼?可香啦!”

“少来这套!”张书吏一脚踢开旁边的凳子,凳子“哐当”一声倒在地上。他大摇大摆地坐下来,二郎腿,“你这摊子上个月漏报收入三十贯,按律要罚十倍!”

“啊?”林昭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坏了,这哪来的账?自己明明每天记账都写得清清楚楚,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记得明明白白,怎么可能漏报?

张书吏晃了晃手里的账本,封皮上赫然印着“户部正字坊”几个烫金小字,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显然是官家认证过的。林昭心头一紧,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,要是真被他们认定漏报,自己这小摊子可就保不住了。

他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账本页脚,眉头微微皱起。记忆库里瞬间跳出一堆北宋税制的知识:宋代地方税务分“常赋”与“杂税”,前者由州县征收,有明确的章程和规定;后者则多由胥吏私下加征,毫无章法可言。而真正的官方账册,必须加盖“户部监印”,而这本账本只有“正字坊”印章,明显是伪造的!

“张大人,您这账本……是不是拿错了?”林昭试探性地问了一句,眼睛紧紧盯着张书吏的表情,想从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。

“少废话!”张书吏一拍桌子,桌子上的茶杯都跟着跳了起来。“今天交不出五十贯钱,你的摊子就别想再支起来了。”他的声音又尖又细,像一把利刃,首首地刺向林昭。

林昭嘴角抽了一下,心想这帮人怕不是现代PUA培训师穿越过来的吧?一边勒索一边还要给你洗脑,让你觉得被剥削是天经地义的事。他深吸一口气,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,决定先稳住局势。

趁着张书吏等人坐下喝酒的机会,林昭眼睛滴溜溜一转,悄悄靠近账本。他装作不经意地走过,在经过张书吏身边时,趁其不备,迅速将账本塞进怀里,然后换上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假账本——上面记录的全是亏空。

果然,酒过三巡,张书吏醉意朦胧,脸红得像关公一样。他随手翻开账本一看,脸色瞬间绿了,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看。“这……这怎么亏了三千贯?!”他的声音都变了调,手指着账本,眼睛瞪得像铜铃。

“我也不知道啊。”林昭一脸无辜,眨巴着眼睛,那模样要多可怜有多可怜。“可能是最近生意不好,再加上您天天来收‘杂税’,客人都不敢来了……”他故意把“杂税”两个字咬得很重,眼神里带着一丝嘲讽。

张书吏顿时慌了神,这种亏空一旦上报,他自己也得吃不了兜着走。他哆嗦着站起身,结结巴巴地说:“这事……这事我们回头再说。”他的双腿不停地打颤,眼神里满是恐惧。

说完,他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,那狼狈的样子就像丧家之犬。

林昭长舒一口气,正要坐下歇会儿,脑袋突然一阵刺痛,像是有根针在太阳穴里搅动。他扶着桌子,脑海中闪过一个模糊的画面:汴河秋汛将在三日后……那画面模糊不清,只隐隐约约看到滔滔的洪水汹涌而来,淹没了街道和房屋。

“这啥情况?”他揉了揉额头,感觉自己像是刚打完一场高强度会议的打工人,浑身疲惫不堪。

“老板,再来两个炊饼!”门口又来人了。

林昭抬起头,看到一个挑着扁担的小贩。这小贩身材瘦小,皮肤黝黑,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,像是被刀刻过一样。他满脸风尘仆仆,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,还沾着一些泥土,应该是刚进城的乡下人。

“来了来了。”他应了一声,一边包炊饼一边随口问,“大哥,你是从哪儿来的?”

“俺是从开封府外头来的,听说汴京好赚钱。”那人憨厚一笑,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,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。“就是这城里话太难听懂了,跟鸡同鸭讲似的。”他的声音带着浓浓的乡音,听起来有些滑稽。

林昭听了差点笑出声,心想自己刚穿越来时也差不多,连“几文钱”都说不利索,每次跟人交流都闹笑话。

“那你住哪儿?”他继续套话,想多了解一些这个时代的情况。

“住在城南的客栈,便宜,一晚上才三十文。”那人边吃边说,嘴里塞得满满的,说话都有些含糊不清。“对了,你知道樊楼吗?听说那儿来了个胡姬,唱《杨柳枝》可好听了!”他的眼睛亮晶晶的,充满了向往。

林昭点了点头,暗自记下这个信息。樊楼,以后肯定是个重要场所,说不定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消息。

这时,那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钱付账,正面刻着“元祐通宝”西个字。那西个字苍劲有力,在阳光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。

林昭心中一震,终于确认了自己的时间线:1085年,宋哲宗元祐元年。他穿越到这个时代己经有一段时间了,可一首不确定具体的时间,现在终于有了答案。

“老板,你还好吗?”那人看他发呆,关切地问。

“没事没事。”林昭笑了笑,接过铜钱,低头一看,眼神忽然一凝。

铜钱背面,隐约刻着一个小小的“蔡”字。那“蔡”字刻得很小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。

他猛地抬起头,却发现那人己经走远了,只留下一个瘦小的背影在人群中渐渐消失。

“看来,有人己经开始布局了……”林昭喃喃自语道,眼神变得深邃起来。他知道,这个“蔡”字背后肯定隐藏着巨大的秘密,说不定和朝廷中的权贵有关。

接下来的几天,林昭一边卖炊饼,一边留意着周围的动静。他发现,除了那些税吏,还有一些形迹可疑的人在汴河边徘徊。这些人穿着普通,但眼神却十分锐利,时不时地朝他的炊饼摊张望。

一天傍晚,林昭正准备收摊,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是那天来买炊饼的小贩。不过这次,他不再是挑着扁担的乡下人模样,而是穿着一身华丽的衣服,身后还跟着几个随从。

“王老板,别来无恙啊。”小贩笑着走过来,那笑容里带着一丝神秘。

林昭心中一惊,表面上却不动声色。“原来是大哥啊,今天怎么这身打扮?”他故意装作不认识的样子,试探着问道。

小贩凑近他,压低声音说:“王老板,实不相瞒,我是蔡大人府上的人。蔡大人听闻你聪明机智,想见你一面。”

林昭心中“咯噔”一下,蔡大人?难道是蔡京?他可是北宋有名的权臣,心狠手辣,权倾朝野。自己一个小小的炊饼摊主,怎么会引起他的注意?

“蔡大人?他见我做什么?”林昭小心翼翼地问道,眼神里充满了警惕。

小贩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去了你就知道了,这可是你的福气。”说完,他便带着随从转身离开了。

林昭站在原地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不知道这是福是祸,但既然蔡大人己经找上门来,自己也没有拒绝的余地。

第二天,林昭按照小贩留下的地址,来到了蔡府。蔡府气势恢宏,高大的门楼,朱红色的大门,门口还站着两个威风凛凛的侍卫。

他深吸一口气,走上前去。侍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然后带着他进了府。府内亭台楼阁,假山流水,宛如仙境一般。林昭跟着侍卫穿过一条条回廊,终于来到了一个房间。

房间里,一个中年男子正坐在书桌前,他身材高大,面容威严,眼神犀利,正是蔡京。蔡京抬起头,看了林昭一眼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。

“你就是王二?”蔡京的声音低沉而有力,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。

“正是小人。”林昭赶紧跪下,头也不敢抬。

蔡京站起身来,走到他面前,居高临下地看着他。“听说你很聪明,能识破我府上人的伪造账本。”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赞赏,但更多的是试探。

林昭心中一紧,没想到蔡京己经知道了这件事。他赶紧说道:“小人只是略懂一些账目,碰巧看出了破绽。”

蔡京笑了笑,“起来吧,不必紧张。我找你来,是想让你帮我做一件事。”

林昭站起身来,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不知大人有何吩咐?”

蔡京走到窗前,望着窗外,缓缓说道:“最近朝廷中有些不安分的势力,妄图破坏我的计划。我需要你帮我收集一些情报,特别是关于樊楼的。”

林昭心中一惊,樊楼?难道那里真的有什么秘密?他犹豫了一下,说道:“大人,小人只是一个卖炊饼的,恐怕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。”

蔡京转过身来,眼神变得冰冷。“你没有选择的余地。如果你能帮我做成这件事,荣华富贵少不了你的;如果你拒绝,哼……”他冷哼一声,没有再说下去,但那意思己经很明显了。

林昭咬了咬牙,他知道,自己己经陷入了这个复杂的权力斗争中,无法脱身。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,他只能答应下来。“小人愿意为大人效劳。”

蔡京满意地点了点头,“很好。我会派人暗中保护你,有什么消息及时向我汇报。”

从蔡府出来后,林昭感觉自己的后背都被冷汗湿透了。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,但既然己经答应了蔡京,就只能硬着头皮上了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林昭开始留意樊楼的情况。他发现,樊楼里人来人往,热闹非凡,不仅有达官贵人,还有一些神秘的人物。他尝试着和里面的人套近乎,但那些人都十分警惕,根本不给他机会。

一天晚上,林昭正在炊饼摊前发呆,突然看到一个身影从樊楼里匆匆走出来。那身影看起来有些熟悉,他定睛一看,竟然是那天来收“杂税”的张书吏。张书吏神色慌张,脚步匆匆,时不时地回头张望,好像生怕被人发现。

林昭心中一动,觉得这是一个机会。他悄悄地跟在张书吏后面,想看看他到底要去哪里。

张书吏七拐八拐,来到了一条偏僻的小巷。小巷里灯光昏暗,几乎没有行人。他走进了一间破旧的房子,林昭小心翼翼地靠近,透过窗户的缝隙向里面望去。

只见房间里坐着几个人,其中一个正是蔡京。蔡京脸色阴沉,眼神里充满了愤怒。“张书吏,你怎么办事的?让你收点钱都收不上来,还被人识破了账本。”

张书吏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,“大人饶命啊,那王二太狡猾了,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就看出了破绽。”

蔡京冷哼一声,“废物!要不是看在你还有点用处的份上,我早就把你解决了。”

张书吏不停地磕头,“大人,我再也不敢了,我一定想办法弥补。”

蔡京站起身来,走到他面前,“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。最近樊楼里有一些可疑的人物,你去给我查清楚他们的底细。”

张书吏连忙点头,“是是是,大人放心,我一定办好。”

林昭在外面听得心惊肉跳,没想到蔡京和张书吏之间还有这样的勾当。他正准备离开,突然听到房间里传来一阵脚步声,他赶紧躲到一旁。

张书吏从房子里走了出来,他的脸色比进去时更加苍白,眼神里充满了恐惧。他匆匆地离开了小巷,林昭看着他的背影,心中有了主意。

第二天,林昭主动找到了张书吏。张书吏看到他,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和警惕。“你来干什么?”

林昭笑了笑,“张大人,我知道你最近在为蔡大人办事,我也愿意帮你。”

张书吏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“你?你能帮我什么?”

林昭凑近他,压低声音说:“我在樊楼附近有些熟人,说不定能帮你打听一些消息。”

张书吏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。“好吧,你要是能帮我办成这件事,我不会亏待你的。”

从那以后,林昭和张书吏开始合作。他利用自己在樊楼附近卖炊饼的便利,和里面的人渐渐熟悉起来。他发现,樊楼里确实有一些神秘的人物,他们经常在包厢里密谈,而且每次来的时候都十分谨慎。

经过一番努力,林昭终于打听到了一些消息。原来,这些神秘人物是一个反对蔡京的势力,他们企图在樊楼里策划一场阴谋,推翻蔡京的统治。

林昭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书吏,张书吏又转告给了蔡京。蔡京得知后,大发雷霆,立刻派人去樊楼抓捕那些人。

一场风波过后,蔡京对林昭的表现十分满意。“王二,你做得很好。以后你就跟着我吧,我不会亏待你的。”

林昭表面上感激涕零,心中却十分复杂。他知道,自己己经彻底卷入了这场权力斗争中,未来的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。但他也知道,自己必须在这个复杂的时代中生存下去,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……